本系列博客中的第一篇将聚焦动力系统电气化、不同的解决方案架构以及与功率半导体的联系。
动力系统的电气化——简介
近来,汽车电气化在汽车行业内取得了快速发展。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环境中的清洁驾驶、脱碳、空气质量和健康保护等法规。这些法规通过当地政府或全球各地政府与相关组织商定的减排要求加以实施,并要求汽车OEM做出快速响应,以减少车辆的碳排放量,避免潜在的严重处罚。
这一根本变化并不是依赖于传统的内燃机(ICE),而是依赖于某种形式的电气动力系统。目前有多个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正在实施中,分别针对不同OEM的战略、愿景和财务能力。这也使得该行业出现了大量新的术语。初看上去,可能会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当新能源汽车开始大量上路时。最受欢迎的动力解决方案如下:48V轻度混合动力(MHEV);全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池动力(BEV);燃料电池(FCV)。
图1电气化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 来源:AVL
每一种类型都有一个特定的架构,以及各自的运行要求和功率要求。此外,每种解决方案实现的二氧化碳(CO2)减排大不相同,从48V MHEV的大约15%到BEV和FCV的100%,有高有低。直接向OEM供应相关汽车系统和器件(DC/DC转换器、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等)的汽车1级供应商应谨慎考虑和分析这些细节。
所有行业参与者都想要了解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哪类汽车/动力系统将占据(短期和长期)主导地位,以及迈向大规模普及的转折点将在何时出现。这对于制定成功战略和提高业务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在近期举行的大多数会议中,人们主要谈论的是48V MHEV及其如何发挥向整车电气化发展的垫脚石作用。许多人还说,BEV将成为整车电气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尽管这可能是真的,但是我们必须提及一些特定的挑战,并对其加以考虑。
简单地说,虽然48V MHEV和HEV等解决方案在目前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它们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CO2减排和驾驶体验。相反,这些局部电气化汽车的开发具有相对成本效益,因为它们与众所周知的传统汽车非常接近,从而使OEM能够在现有制造基础上轻松地进行开发。这是一种简单的演化策略。
最后阶段的汽车解决方案(如BEV和FCV)可解决CO2减排问题(至少在汽车减排方面),同时还可以向客户提供全新的驾驶体验(例如:瞬时转矩(BEV)、无人驾驶功能等)。这些汽车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生产成本较高(电池成本(BEV)、制氢成本(FCV)等),且实现大规模普及需要具有供应数百万电池的制造能力。此外,还存在一些外部挑战,例如:充电基础设施和电力分配,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满足汽车的电力需求,并消除消费者的担忧。
在本博客系列中,我将尝试深入研究每一种主要的汽车类型,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架构、系统需求以及与功率半导体的联系。在下一篇博客中,我将谈论48V MHEV,并和大家一起探讨向清洁驾驶迈出的第一步